1
2
3
4
更多>>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暨先导专项推进会顺利...

1月19日,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中国科学院基础与交叉前沿科研先导专项“消化系统肿瘤微环境NK 细胞免疫应答”推进会在中国科大召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许航副局长、发展规划局潘韬处长,中国科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连新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傅尧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田志刚院士、丁健院士、林东昕院士、张泽民院士等委员出席指导,实验室和专项骨干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科研部部长查正军教授主持。许航副局长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专项立项通知,并对依托单位科研团队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专项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发挥首席科学家的统筹作用,加强实验室队伍组织与专项任务的衔接协调,推动科研布局优化调整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知识产权和成果管理,确保按期高质量实现预期目标,加快产出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潘韬处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学院坚持以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为抓手,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落实资源、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配置。他希望实验室注重创新、加快发展,打造一支“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战略科技力量,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

Immunity | 周荣斌团队在Immunity杂志30周年特刊发表综述总结DAMPs与无菌性...

危险信号分子(DAMPs)是细胞因损伤或应激产生的内源信号分子,在介导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这些内源性分子在稳态状态下不会诱导炎症反应,但是当机体遭受损伤、应激后,其分布、浓度或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转变成DAMPs并被免疫系统感应并促进固有免疫应答和炎症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AMPs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多种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对DAMPs及其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揭示免疫应答的本质,也有助于发展新的免疫疗法。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荣斌教授团队受邀在Immunity创刊30周年特刊上发表题为“DAMPs and DAMP-sensing receptors in inflammation and diseases”的综述,系统总结了DAMP的形成途径、分子特征、调控及感应机制,并讨论了靶向危险感应受体的治疗策略,并对DAMP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展望。DAMP的形成途径在静息状态下,内源分子作为机体的组成部分,处于免疫豁免状态,并不诱导炎症反应。但是,在细胞遭受损伤或应激时,一些内源分子发生位置、浓度或理

实验室介绍
更多>>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2024年2月5日正式批准建设,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实验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码自然杀伤(以下简称NK)等固有免疫细胞在疾病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的区域特性,发展可突破微环境障碍的免疫操控技术、创新药物和临床方案,建设国际一流的人才培育基地。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名称为“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实验室),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 Immune Response and Immunotherap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于2024年2月5日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建设(科发函字〔2024〕70号),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成为NK细胞领域国际顶...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2014年8月21日正式批准成立的从事粘膜天然免疫与疾病机理自主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曹雪涛院士,主任为田志刚教授。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肝脏、肺脏、肠道、生殖等粘膜免疫相关组织器官中天然免疫细胞的特有和共有免疫学特性、功能及其与重大疾病(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病、器官/骨髓排异等)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发现与开...
研究队伍
更多>>